福鼎新聞網訊(鄭穎姍)在鬧市之外的一座小山丘上,有一所校園,它因教育對象的特殊而顯得與眾不同,又因文明校園的創建而展現蓬勃生機,處處彌漫著文明的氣息,這就是——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
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于1993年,原校址設在桐北小學內,2016年根據學校發展需要整體搬遷至現有校址(山前街道單斗崗),與福鼎市第六中學山前校區毗鄰。學?,F有校園面積1085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7010.33平方米,有班級14個、在校學生 292人(其中送教學生61人)、教職員工80人。
在文明校園創建中,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始終堅持特殊教育“零拒絕”的辦學理念,堅守“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權力”的信念,努力滿足不同障礙程度學生的多樣化需要。自2017年起,學校教職工走訪全市17個鄉鎮(街道、龍安開發區),深入貧困家庭,動員數十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輕中度障礙兒童到校入學。為了讓重度殘疾兒童享受公平的教育,全校教師按照分組對全市未能入學的義務教育階段的60多名重度殘疾學生進行送教上門,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惠民政策送到學生“家門口”。對于在普通學校就讀的輕度障礙學生,特殊教育學校堅持融合教育理念,積極承擔隨班就讀巡回指導責任,為隨班就讀基地校的老師提供專業指導、教學建議,開展示范教學。
在夯實特殊學生的基礎教育之外,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還開設了汽車美容、美發、繪畫、國學、籃球等11個社團,內容涉及人文藝術、生活技能、體育運動等各個領域,給具有不同潛質和興趣愛好的特殊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并通過社團活動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長,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一至兩年的職業教育階段加強培養。學校的社團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技能,有望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我參加了國學、美發、陶藝、排舞這些社團,在參與社團活動的時候很快樂,在社團里學了很多生活和工作技能。”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陳欣(化名)開心地說。
同時,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文明意識、道德素質的培養,充分利用班會、板報、宣傳欄等德育陣地,結合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日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活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教育活動,厚植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結合《中小學生守則》,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加強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步提升學生規則意識。
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許麗清表示:“學校正在朝兩頭延伸探索的路上,將會持續推進普特融合教育,積極探索送教上門的線上模式,努力發展特殊兒童的職業教育,希望通過不斷努力早日獲評福建省文明校園。”
據悉,自2015年至今,福鼎市特殊教育學校已連續三屆榮獲“寧德市文明校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