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近日,記者在店下鎮巽城村看到,層層疊疊的紅樹林浸沒在海水里,一頂頂青翠的樹冠露出水面,沿著海岸線不斷蔓延,遠遠望去仿佛一片茂密的“海上森林”。海陸之間,綠色充盈鋪排,讓冬日的海灣展現出勃勃生機。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潮間帶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風消浪、護岸護堤、調節氣候等功能,在抵御海潮、風浪等自然災害,保護沿海生態環境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福鼎海岸線長,海域面積大,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深入推進植樹造林工作,不斷提升森林質量,全力構筑沿海綠色生態屏障。
保護紅樹林,讓“海岸衛士”屹立不倒。市林業局逐年制定計劃,加大資金投入,通過種植本土紅樹林、林分修復等措施,保護和擴大紅樹林面積,最大力度發揮紅樹林對沿海生態的改善作用,形成一道與海岸線平行的天然屏障。目前,全市現有紅樹林4650畝,主要分布于前岐、佳陽、店下等鄉鎮,并有柯灣、巽城和羅唇3處紅樹林保護小區。
據了解,為提高紅樹林成活率和適應性,市林業局采取容器苗等形式做好秋茄種苗的培育工作,并在每年的4月到6月秋茄紅樹林胚軸成熟期,安排技術人員指導采收,組織工人搶時間、抓進度,采摘成熟紅樹林胚軸苗,采用插植紅樹胚軸的方式種植,進行有性繁殖。2022年,全市共采摘近320萬株紅樹林種苗。
“實施沿海防護林生態修復和改造,有助于充分發揮其防風固灘、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善沿海區域生態環境,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市林業局營林股股長張典銓表示。
為切實發揮我市沿海生態效益,提升森林質量和森林景觀,我市還不斷加大對海島的修復提升工作,著力構建以森林為主體的海島生態防護體系,提升海島生態景觀,積極構建美麗海島綠色脈絡。
綠化美化是海島造林的工作重點,我市投入622萬元,在崳山島實施海島綠化美化提升項目,因地制宜種植紅葉石楠、山烏桕、臺灣相思樹等景觀、防火樹種,植樹造林3320畝。與此同時,營造生物防火林帶3公里,封山育林6800畝,開展礦山生態治理2處,綜合提升優化崳山島森林生態質量和海島彩化花化美化層次,促進生態保護與休閑旅游融合,助力崳山旅游業開發。
如今,隨著沿海防護林體系的不斷建設,沿海區域生態環境穩中向好,呈現出天藍、林綠、水清的良好態勢。